中新网迪拜12月2日电 在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期间,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。
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、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(WBCSD)、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。
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(Peter Bakker)表示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官方提出的目标,考虑到中国电动车数量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势头,他确信中国会走得更快,“因为这种势头令人难以置信”。
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、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傅成玉表示,中国可以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、大力度提高能效、重新布局产业等方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。这一过程中,中国可以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,让“中国机会”成为“世界机会”。
万科集团创始人、董事会名誉主席,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表示,希望各位企业家共同思考如何把企业、社区、政府、智库、投资机构等相关方结合在一起,共同推动碳减排碳中和,既提高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,也同时提升企业在碳中和过程中的声誉和收益。
在对话环节,围绕全球碳中和对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行动,与会中外企业阐述了各自对这一议题的理解及行动计划。
智利造纸巨头CMPC集团总裁弗朗西斯科•鲁伊斯-塔格莱提及CCUS(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)技术。以造纸行业为例,他说,我们看到实现CCUS的巨大的机遇,因为我们拥有林地,这些林地可能成为重要的碳汇,我们在做业务规划和生产方案时也会考虑这方面的发展潜力,会使用天然纤维,加强原材料的循环利用,使得这个行业更加绿色。
蒙牛集团执行总裁、蒙牛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鹏程表示,蒙牛正在打造零碳供应链。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,蒙牛已开始着手“范围三”(与运营和供应链相关的间接排放)减碳。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、中国圣牧已率先开展牧场碳盘查和减碳工作,蒙牛也是第一家承诺到2030年实现“零毁林”的中国企业。
美国贝克休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伦佐•西蒙尼利(Lorenzo Simonelli)表示,该公司已制定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,在2019年的基线之上,现已经减排了28%,同时也在与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以及中化等中企合作,以推广相关技术的应用。
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、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徐宏表示,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只是减排,还包括气候适应以及融合其他重要的ESG议题相结合。例如,构建社会韧性也是阿里巴巴的ESG战略之一。
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,该公司将可持续理念融入车辆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管理,研发多款低碳环保车。比如极氪车型,采用了15%的可再生钢板材料和25%可再生铝合金材料;吉利旗下纯电动品牌吉星预计在2040年达到全链路碳中和。
星展银行全球企业银行业务主管陈淑珊表示,中国是绿色技术的超级大国,东南亚则有很多的绿色自然资源,因此双方可以强强结合,把中国的技术和创新以及数字化、数据以及云计算等能力与东南亚的绿色矿产资源结合在一起,让整个产业链整个供应链更加的绿色,这一合作关系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。
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汤姆•赖克特说,作为一家服务业企业,该公司计划通过差旅优化、电动汽车利用等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发展和净零排放。
针对企业碳中和的技术和管理创新,与会中外企业亦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。
华为中东中亚地区部副总裁汪顺利介绍了华为从节能减排、新兴技术、业务模式可持续性等三个方面发力,实现减少碳排放的做法。
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靳军辉表示,该公司构筑了涵盖绿色原材料-包装-低碳物流-拆解回收等生命周期绿色全产业链,还协同上下游共同降碳。
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地区,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鹤年(Anant Maheshwari)赞赏了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所发挥的领导性作用。他表示,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者和消费国,中国新能源车的生产和使用能够帮助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他表示,霍尼韦尔也在中国不断扩大合资企业规模,目前在中国也在进行可持续航空燃油和绿色燃料等创新。
KN legal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克•瑟伯表示,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,美中两国在能源转型领域可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。
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副总裁马瑞宁表示,达实智能有自己清晰的迈向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和管理创新的方式,这个技术路线就是以数字化的技术来驱动建筑的低碳化运营。
据了解,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是全球知名企业积极响应COP28“团结、行动、落实”主题的一项重要创新行动。企业家们在讨论中都认识到,当前全球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非常重大的问题,改变人类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,建立面向全球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刻不容缓,在这当中,企业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对实现全球的减碳目标至关重要。(完) 【编辑:刘欢】
中新网淮安12月2日电 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“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”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,1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举行。
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书封。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
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系列图书是“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”丛书中的一套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、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主编,包括拼音版、儿童版、少年版、青年版,共四册。该系列图书截取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光辉片段,以讲故事的方式,讲述其聪颖好学、勤奋刻苦、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,以及努力学习中外先进思想、积极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。
周恩来侄女、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现场致辞。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
周恩来侄女、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现场致辞。她表示,今年是周总理125周年诞辰,125年前的3月5日,周总理就出生在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小巷边,也就是现在的周恩来故居。113年前的春天,周总理就是从这里赶往天津读书,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。“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周总理的教育、关怀下长大的,他的很多故事家喻户晓,他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终身受益。所以在建党百年的时候,也就是三年前,人民日报出版社和金民卿书记、沈清决定编撰这套书,向今天的小朋友好好讲讲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把老一辈传给我们的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。”
“我们既要把历史写活,塑造一个和大家一样,在大运河边长大,好奇、贪玩、会哭、会笑的一个小总理,让大家觉得亲切、佩服,又得字斟句酌,把这些小故事的细节写准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不能有一点错误、夸大和马虎。”周秉德希望孩子们读完这套书能积极进取、刻苦钻研,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,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这一崇高使命扛起来。
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分享了策划、出版“传承红色基因、培养时代新人”的初衷。他表示,着力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传承,希望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系列图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,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从中受益。
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表示,作为“传承红色基因,培养时代新人”丛书中的一套,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也是发掘淮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读物。希望它能让淮安市、江苏省的青少年读者从中受益,也能走出淮安、走出江苏,在更广阔天地中宣传推广淮安宝贵的红色文化。
现场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。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
现场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、周恩来纪念馆、淮阴中学、新安小学、周恩来红军小学、周恩来故居等获赠《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》系列图书。周恩来纪念馆、淮安市教育局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签订了共建“大思政课”战略合作协议。(完)